于希宁梅花,铁骨冰魂,气韵非凡

图片 于希宁(1913—2007)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、美术教育家,尤以花鸟画见长,其中梅花题材的作品更是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代表。 他的梅花作品融合了传统笔墨精神与现代审美意趣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,被誉为“梅痴”,在当代中国画坛占有重要地位。 于希宁出生于山东潍坊,早年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,师从黄宾虹、潘天寿等大家,深受传统文人画熏陶。他不仅精于绘画,还通晓诗词、书法、篆刻,主张“诗书画印”一体,注重画外修养。这种全面的艺术积淀为其梅花创作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。 图片 于希宁绘画擅以书法入...


图片

于希宁(1913—2007)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、美术教育家,尤以花鸟画见长,其中梅花题材的作品更是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代表。

他的梅花作品融合了传统笔墨精神与现代审美意趣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,被誉为“梅痴”,在当代中国画坛占有重要地位。

于希宁出生于山东潍坊,早年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,师从黄宾虹、潘天寿等大家,深受传统文人画熏陶。他不仅精于绘画,还通晓诗词、书法、篆刻,主张“诗书画印”一体,注重画外修养。这种全面的艺术积淀为其梅花创作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
图片

于希宁绘画擅以书法入画,枝干用笔苍劲老辣,线条如铁铸般刚健,骨力雄健,凸显梅树历经风霜的坚韧气质。

他善用浓淡墨色对比,通过留白与晕染营造雪中梅花的清冷意境,画面层次丰富,虚实相生而不失空灵。

他以纯水墨表现雪中白梅,枝干如篆籀般凝重,花朵以淡墨圈点,清冷中见生机;而朱砂点染的红梅热烈奔放,则配以焦墨老干,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,象征生命力的勃发。

图片

他笔下的红梅浓艳而不俗,白梅淡雅高洁,偶尔以石绿点苔,赋予传统题材新的视觉表现力。

构图方面,于希宁打破传统折枝梅的程式,常以全景式构图表现梅林的整体气势,或截取老梅局部特写,突出虬曲枝干的张力。

他的画作中融入了西画透视与光影效果,使画面更具空间感,如《香雪海》系列中繁密梅花的远近虚实处理。

图片

于希宁先生继承了文人画的“托物言志”传统,以梅喻人格,他的梅花作品中透露出孤傲、坚贞的精神追求。并常常在作品中自写题画诗,常与画面呼应,如“铁骨冰魂见精神”、“十年磨剑写梅魂”等,彰显画家对梅花品格的深刻体悟。

他晚年创作的百米梅花长卷,集毕生写梅心得,被誉为“梅花艺术的百科全书”。

于希宁的梅花艺术承袭宋元文人画传统,又融入时代气息,开创了“壮美”与“清雅”并存的审美范式。

图片

他的创作推动了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型,其“三魂共一心”(国魂、人魂、画魂)的艺术理念,更将个人情怀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写照。

2013年“百年希宁”大型回顾展中,其梅花作品被学界评价为“超越了物象之美,直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”。

于希宁先生为观察梅树形态,曾七赴江南、三上超山写生,在邓尉山与梅同宿,这种“与梅对话”的写生方式,使其作品既具写实根基,又富写意神韵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